編者按:為弘揚先進典型、樹立良好師風,本網聯合新聞與傳播學院共同打造“聞樟園”品牌,開展先進典型的采訪工作,對學校第二屆立德樹人標兵進行系列報道。以資廣大教職員工學習,爭做“四有”好老師,共鑄“三愛”新風尚。本期刊發“立德樹人標兵”李占炳先進事跡。
2004年,李占炳第一次跨入還沒有完全建好的南昌大學前湖校園,作為新校區第二批學子,他滿懷向往與期待。
2021年,李占炳端坐在白帆運動場學校辦學100周年發展大會的會場里,作為南昌大學一名教齡七年的青年教師,他充滿理想與熱忱。
一直陪伴自己長大的夢想和七年在香樟樹下的日日夜夜,催他回到這里,賡續情緣;樸素的使命感和自己于三尺講臺上的點點滴滴,澆灌著成長于此的小香樟們,不分日夜,多年不變。

給學生一個榜樣:以身作則,勇往直前
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,立志給學生一個榜樣的李占炳也有自己的榜樣——他的碩導和博導。談起他們,李占炳仿佛回到了求學時的青蔥歲月,正是與他們朝夕相處的那幾年,為他如今完美詮釋“榜樣”二字打下了堅實基礎。
李占炳在兒時就有了當老師的理想,不過在遇見上海外國語大學博士生導師金立鑫教授后,他才更加明確了自己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老師。金立鑫教授很嚴格,他的嚴格是對學生的,更是對自己的,李占炳非常認同這種態度。
在他眼中,老師對學生最大的尊重就是認真備課、好好上課。課前李占炳通常會不厭其煩地翻閱四五個版本的教材,設計一些有趣的問題,用“吊胃口”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。比如他會問“一個怎么樣的人”和“怎么樣的一個人”有什么區別。學生們往往會被這些不起眼的小問題吸引,而他上課通俗易懂、幽默風趣的風格也在嚴格要求自己的過程中逐漸形成。
李占炳在南昌大學讀研時的碩導陸丙甫教授則是力量源泉。他在考博時,陸丙甫教授害怕他信心不足、壓力過大,沒有用過多言語進行安慰,只是說“大不了再堅持一年,生活費我來出”。陸教授的話總是樸實簡單,卻句句烙印在李占炳的心中,促使著他不畏挫折、勇往直前。
在執教生涯中,李占炳也遇到過困難:初上講臺時他對“現代漢語”的講授深淺常常拿捏不住。由于學生認為自己會說現代漢語,根本沒有必要專門學習;再加上這門課內容多知識雜,很枯燥,李占炳不敢講得太深奧,怕大家聽不懂,也不敢講得太淺顯,怕大家沒興趣。在上課效果逐漸變差、自己信心下降的情況下,李占炳決定回歸學生的身份,去其他老師的課堂上學習該如何上這門課,還堅持每日看相關的課程視頻……在不斷地努力和嘗試之下,他的狀態漸入佳境,連續8次獲得授課優秀獎(含提名獎),還先后獲得“江西省第三屆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”“江西省首屆普通本科高校金牌青年教師”“寶鋼優秀教師獎”“南昌大學十大教學標兵”等獎項。給學生一個榜樣,李占炳堅持以課堂以細節來向學生展示自己是如何做的。
給學生一份自信:潛移默化、含英咀華
李占炳曾給其他專業的學生推薦一些中文系的講座,但是大家的回應并不熱烈,很多學生更喜歡實操性、指導性強的學術活動,不僅僅是外專業的學生有這種想法,本專業的學生亦然:現代漢語枯燥晦澀、漢語言沒有誰不會、學中文就業面狹窄……不少的學生還未深入進行專業學習,就已萌生退意。
同為中文系的學子,李占炳很理解學生們的想法。他經常告訴學生們:“文學,學的是思考問題的條理性、深度性,學的是解決問題的大方法,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升華?!辈粌H僅是口頭表示,李占炳在課堂上更是言傳身教,訴說著語言學的魅力。他的課堂總是充滿活力,他會咬文嚼字地講解“我父親”和“我的父親”的區別;他會讓學生們討論“是否要恢復繁體字”,學生們在一個個例子中,慢慢領悟語言學的魅力。
在上過李占炳的課后,外國語學院的陳臆安對“中文”、對“語言”的看法大有改觀,對“語言學”有了新的認識,發現無論是英語還是漢語,它們的規則是相通的,并在專業分流時選擇了偏語言學方向。中文系的車飛揚直言,在現代漢語課程中,把日常生活放在語言學層面去思考,給了她全新的體驗,讓她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?!奥仿湫捱h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”,同上一門課的劉馨怡表示,現代漢語的學習不會結束,求知若渴,含英咀華是最佳方案。
就業問題是中文學子的“老大難”。楊淳愷是李占炳帶的2018級研究生,李占炳詢問他的職業規劃,并就此提出了個人建議?!袄蠋煯敃r給我們推薦了一些工作機會和崗位,讓我深受啟發,我覺得我很幸運能夠遇見這樣一位老師?!睏畲緪鹫f道?!皷|邊不亮西邊亮”,每當學生問及就業問題,李占炳都是這樣回答,“中文學生的就業面其實很廣,考教師、考公務員、進企業等都可以,只要努力,其他都不成問題?!彼洺9膭顚W生拿出南昌大學學子的底氣和自信,給他們打下一針針的強心劑。
給學生一份動力:對癥下藥、剛柔并濟
夜幕降臨,華燈初上。忙碌了一天的李占炳拿出手機,開始每日的規定工作——刪除微信信息?!皠h微信是為了檢查有沒有問題被遺漏了,學生收不到回復很容易喪失學習的積極性?!眻探桃詠?,李占炳堅持每天花1個小時回答學生在微信上所留的問題,至今一直沒有中斷,同時,李占炳究竟是如何激起學生們的求知欲呢?
他首先抓住了學生不敢提問的根源——怕自己提的問題太簡單,反而被老師責怪。“我告訴學生,你們問簡單的問題,只會讓我反思,為什么學生連這個知識點都沒掌握,下次是不是要換個方式講。我們是教學相長的,不要有太多顧慮?!边@樣簡單的話語,觸動了很多學生,讓他們嘗試去請教問題、自主思考。李占炳生動有趣的課堂設計,吸引著學生去探索學科的奧秘;熱情坦誠的交流,鼓勵著學生去表達自我的思考,就這樣,一顆包容的心終讓師生平等、共同進步。
而李占炳鼓勵學生的法寶是——堅持無論何時都給予反饋。哪怕是早已下班的夜晚、本應休息的假期,李占炳看到問題都會積極解答。不僅如此,2019級研究生黃玉梅回憶,進入研究生階段,專業書籍資料的檢索和獲取是一項比較耗時耗力的工作,很多資料都不容易查到。李占炳主動提出,“如果有難以獲得的資料,可以直接問老師,老師一定幫忙檢索。”提出問題被認真對待,遇到困難被熱情幫助,逐漸地,負責的態度終讓師生親近,精益求精。
除此之外,李占炳在教學上采用“剛柔并濟”的方法來激勵學生?!拔医ㄗh他們在日常中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,比如聊天時盡量使用文字而不是發語音,不知不覺中語言素養就會提升?!崩钫急淮未喂膭顚W生大膽抒發情感,幫助學生找回入學時的文學夢,朝更優秀的自己前行;李占炳也會在課上給學生們施施壓,幫學生拉緊弦,“像大一的學生,我有時會問,大家高考分數相差無幾,為什么現在就選擇自我放縱,放棄保研的機會?讓他們有緊張感?!迸邢M艞壷粫?,一松一弛地勸導中,學生充滿了學習的動力。
李占炳在香樟樹下成長,又回到這里呵護著一棵又一棵小香樟,為他們培根土、浸雨露,帶領他們在漢語言的世界里尋找屬于自己的一隅之地。他帶給學生們的,遠不只是一個榜樣、一份自信和一股動力,更是多年如一日的激情與干勁,是對教師職業的愛與堅守。
“我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師,我的使命就是,學校交給我的學生,我要教好;學校交給我的課程,我要上好;學校交給我的事,我要做好?!痹捯糁?,窗外翠綠的香樟樹葉在細風吹拂之下微微作響,應和著作為一個教師的初心和責任。
編 輯:劉 琳
責任編輯:許 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