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聶老師的課太吸引我了,我都想轉專業了。”旁聽時,身旁的同學悄悄地對我說。
令這位同學興起的自然不是晦澀陌生的醫學知識,而是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。
講臺上,基礎醫學院的聶菁老師正穿著白大褂,手里拿著教棒,簡潔明了地總結著知識點,提出一個個有趣又深刻的問題,張弛有度的教學激起了同學們的討論熱潮,讓我們幾個文科生都聽得津津有味。
解剖學是怎樣一門課程?
有密集的知識點,僅實驗臺擺放的一個顱骨,上面就有數十個不同的孔需要去記住它們的名稱,而人體全身有200余塊骨頭、600余塊肌肉、許多的臟器和結構,這些都需要準確無誤的記憶;有大量的實際操作,要克服心理的恐懼,熟練地完成操作;有無數令人晦澀的知識點,需要去正視,用科學的態度進行研究。
學科的高難度決定了教學的高要求。
“第一次給學生上課的時候特別緊張,為了防止出錯,我把講稿完完整整地背了出來,滿腦子想的都是一定要把這堂課上好。我覺得自己不是個天賦型的老師,所以課堂上舉例、各種互動,我都會提前準備,上課的過程都會在腦子里提前演練多遍。” 聶菁也許沒有即興發揮的天賦,但她精心準備的課堂有一種魔力,吸引著同學們走進人體解剖學的奇妙世界。
“很多同學在學習生殖系統的知識時會別扭,我告訴他們,其實越高級的動物生殖能力越弱,所以人的生殖能力并不強,一般一胎只能生一個。從科學的角度講解,他們就會逐漸正視知識點,轉變以前的觀點和態度。當我們老師用嚴謹的態度去對待知識時,才會帶動學生更加嚴謹認真。”
聶菁上課時提出的問題往往是日常生活和知識的結合,好奇心勾著同學們積極地參與討論,在理解中記憶知識。她總是微笑著等同學們踴躍地發表完意見,再順著他們的思路反推,直到大家都恍然大悟。
“您一門課教了十六年,不會膩嗎?”
“沒有啊,知識雖然基本上是一樣的,但每次教的學生都不一樣,給我的反饋都不同,每次都有新鮮感。”
“五年臨床專業的學習,您為什么沒有選擇當醫生而是成為了一名老師呢?”
“從小到大,我的職業理想就是做一名老師,所以畢業后決定留校教學。”
一步步走來,聶菁沒有辜負最初的自己,憑借扎實的教學功底和認真負責的教學態度獲得了大家的認可。
教學期間,聶菁多次獲得“授課質量優秀獎”“教學先進個人”等榮譽,并在2018年榮獲江西省高校教學移動大賽二等獎,2020年榮獲江西省高校青年教師授課競賽一等獎、南昌大學青年教師授課競賽一等獎和南昌大學“十大教學標兵”稱號。
聶菁的課堂遠不止在教室,很多同學是在慕課上認識聶菁的。她的慕課制作精良,細致的講解配上形象的三維圖像,極大地幫助了同學們理解、記憶知識。她作為主講人參與制作的《人體解剖學》和《系統解剖學》分別被評為2018年、2019年江西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;作為負責人制作完成的《斷層解剖學》被評為2019年江西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。
一份好的慕課制作需要耗費不少精力,不同于線下,慕課視頻的時長大多控制在15分鐘左右。聶菁會提前做好課程的編排工作,在保證短片完整獨立的同時,又讓整個學科教學具有關聯性和整體性,同時還需確保記錄的聲音不會失真,并進行合理的構圖,使圖像穩定、清晰。精心設計的慕課在教學上的效果也是顯著的,“現在,學生們可以在慕課預習,上課時就會略微輕松一些,也更愿意和老師互動。”學醫之路并不好走,聶菁也在與時俱進,利用新的教學手段,讓課程生動,讓知識點便于記憶,和同學們一起努力鏟除學醫道路上的荊棘。
雅斯貝爾斯說:“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,一朵云推動一朵云,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。”瞧,聶菁的課堂上,“小香樟們”正在生根發芽、茁壯成長。
編 輯:涂金鳳
責任編輯:許 航